![報導的技藝:《華爾街日報》首席主筆教你寫出兼具縱深與情感,引發高關注度的優質報導 報導的技藝:《華爾街日報》首席主筆教你寫出兼具縱深與情感,引發高關注度的優質報導](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m2.book.com.tw/image/getImage?i=https://www.books.com.tw/img/001/077/17/0010771765.jpg&v=5a2a1279&w=348&h=348) |
售價:379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addons.books.com.tw/G/books2006/images/cart01.gif)
|
因為我自己也想要了解報導的技藝:《華爾街日報》首席主筆教你寫出兼具縱深與情感,引發高關注度的優質報導,所以到處尋找資訊做功課.NEIL不吝嗇分享他的生活點點滴滴;包括網路上購買的任何東西.NEIL最近也對這個商品很感興趣,要到處比價;尋找低價及可靠的網購地方!報導的技藝:《華爾街日報》首席主筆教你寫出兼具縱深與情感,引發高關注度的優質報導也有些網路上部落客的評價也值得我們參考. |
|
一直以來我都很相信STACY推荐的東西。現在很多線上購物EC平台都有銷售該商品!STACY一向是個理性的消費者,能讓他讚賞的商品不多了!STACY最近也對這個商品很感興趣,STACY是我的好朋友,為人正直又有愛心;STACY他只會推荐好東西! |
內容簡介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沒人告訴你,報導應該這樣寫! 由《華爾街日報》內部培訓手冊改編而成
★「自媒體」時代,內容才是王道!所有紀實寫作者都需要的撰稿聖經 ★1988年出版至今,長踞AMAZON新聞類教科書暢銷排行榜前五名
「《報導的技藝》能一步一步慢慢地教你如何去說好一個故事、去完成一則光芒足以探照黑暗角落與摸索未來可能的動人報導。如同那道照進萬物裂縫的光。」——李取中,《大誌雜誌》、《THE AFFAIRS 週刊編集》總編輯
「在1984年,我讀到這本書的草稿……直到今天,我仍然使用這本書作為新聞專題和雜誌寫作課程的教材,因為沒有任何一本書比它好。有志寫作的人,都應該一再重讀這本書!」——AMAZON資深讀者五星評價
-----
紀實寫作者的必備寶典,歷久彌新的採訪、寫作、修潤心法 書中收錄大量精彩範例,循序漸進教你精煉「報導」這項繁複技藝 讓你的故事緊緊抓牢眾人的心,讀者不再棄你而去
「讀者確實需要特定的資訊,但除此之外,讀者還有更深沉、更廣泛的需求需要獲得滿足,否則他們一下子就溜走了,放棄閱讀向來比任何事情都來得容易。……一切準則背後的終極準則:拜託,寫精彩一點!我想聽故事!」——威廉‧布隆代爾
要說出「有吸引力的好故事」不代表必須追逐聳動暴力腥羶色,也不意味只能從可愛動物影片和行車記錄器裡剪輯影像。本書將寫作者會碰到的所有疑難一網打盡,從素材的收集方式、系統化歸檔的竅門、「主題陳述」寫作方法,到經營故事裡的對立元素、活用採訪技巧、雕琢用字遣詞等,作者都傾囊相授,手把手地帶你克服險阻,寫出深入人心、傳頌千里的好報導。
如果你有以下的疑問…… ▍想做出一篇好專題,但腦中念頭紛雜、手邊資料零散,怎樣才能改善寫稿時的混亂狀態? →先泛讀、再精讀所有素材,並標注索引。編寫索引能為故事元素勾勒出井然有序的圖像,避免在寫作過程中痛苦地浪費時間。
▍構想很宏大,但真正開始寫稿才發現自己力有未逮,為了增加篇幅,只好加入無關痛癢的事實、數字和廢話? →用因果關係來檢視故事的構想,鎖定故事範圍,並且仔細考慮「時間」、「距離」、「涉入對象」三要素。
▍有好幾組對象想採訪,卻不知道怎麼讓採訪井然有序? →優先尋找事件中的三種人——「智者」、「文人」、「師傅」!這些人能幫你深入故事的最底層,提供故事所需的細節、軼事和當事人。
▍報導裡一提到數字,讀者就會放棄閱讀,該怎麼辦? →一個段落裡絕對不能堆砌太多數字!並且切記儘量改寫數字,讓數字變得更有畫面感,例如把「成長百分之九十八」改寫成「幾乎翻了一倍」。
▍眾家媒體競相報導同一主題時,怎樣才能寫出新意? →先分析這個主題的發展狀況,接著使用「局部定位法」、「預測法」或「觀點切換法」,來擴張主題、為故事加料,或改變故事性質。
作者強調,記者是「說故事的人」,也需要像小說家一樣打磨文字技巧、培養敏銳的觀察力;撰稿是環環相扣的流程,始於記者腦中的一絲念頭,終於最後修潤而成的報導。
不論是寫產業分析,還是人物專訪;不論是寫幾千字的短篇報導,或是數萬字的長篇專題,這本書都能給新手和老手許多可靠實用的建議。最終,你將能從作品中得到苦盡甘來的滿足,真正獲得身為記者的樂趣和成就!
在書中,作者提到,寫作的巧思是可以學習的; 想要寫出一篇結構嚴謹的報導,有一套法則可循——
「漸進式讀者參與法則」(LAWS OF PROGRESSIVE READER INVOLVEMENT):
第一階段:有本事勾引我啊!給我一個理由,讓我讀你的故事,而不是去做別的事。切記,我本來對你沒什麼興趣。
第二階段:告訴我,你在做什麼?夠了,別賣關子了。你的故事到底是在說什麼?拜託,不要給我空泛的解釋,也不要瑣碎的細節,直接告訴我,那是關於什麼?
第三階段:真的嗎?你怎麼證明你說的是真的?讓我看你的邏輯,讓我看你的證據。我已經花時間在你的故事上了,我會耐心地看下去,但你最好要有說服力。
第四階段:我相信了,你要幫我記住這個故事。把故事寫清楚,寫得強而有力,而且結局要讓我牢牢記住這個故事。
經過審慎思考、縝密組織的報導,不僅能深深觸動讀者,讓讀者對故事難以忘懷,甚至能促使讀者進一步採取行動。而這整本書,就在幫助你把這件事情做好。
詳細資料ISBN:9789862356340 叢書系列:臉譜書房 規格:平裝 / 352頁 / 21 X 14.8 X 2.8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出版地:台灣 適讀年齡:15歲~99歲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 大眾傳播/新聞學  內容連載第四章  計畫與執行 記者寫起稿來,跟瘋子沒什麼兩樣。他們寫稿時有一些奇怪的習慣,換成別人的話,肯定會被送進精神病院的軟墊病室。他們對使用的紙張、筆記或筆有特殊的堅持(我習慣用一種筆做筆記,用另一種筆打草稿,用第三種筆寫信),對辦公桌上的擺設也特別龜毛。 有些人在還沒寫稿以前就有怪異的行為,甚至開始採訪前就出現詭異行徑了。不過,這些行為不單只是古怪的癖好或迷信而已。這些記者其實是在提前思考,研擬故事的編排,忖度哪些地方需要強調,思量最後如何把每個部分串連起來。同行看到其他記者的怪異行徑時,可能也不知道對方在想什麼,但無論那行為看起來有多詭異,他大致上可以理解對方為什麼會那樣做。 我剛入行時,看過一位同事在寫稿前把八張白紙擺在桌上。接著,他把預想的故事元素一格一格地畫出來,為每個元素分配不同大小的空間,擺在不同的位置上。這種具體的圖像法幫他確立了大致的採訪和寫稿方向。 後來,我又遇到另一位同事,他似乎完全沒有計畫。多數的記者是先採訪,再寫稿,他不一樣。他是雙管齊下,一下子採訪,一下子寫稿,交替進行,我完全看不出任何型態。他採訪一兩天或幾小時後,就會認真坐下來寫一兩段(那些段落不見得相關),接著把寫好的東西放進桌上的籃子裡。等那些紙片累積到一定的高度,他再把那些片段拼組起來。驚人的是,這個方法似乎很適合他。他的腦中似乎有一張詳細的故事藍圖,不需要實體的藍圖。 這些方法可能都不適合你,至少它們都不適合我。不過,你採取什麼方法並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你要有計畫,無論那個計畫有多麼粗略或詳盡,並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用。我認識的優秀記者在採訪前都會做某種計畫,等到開始寫稿以前,他們還會再計畫一番。至於那些完全靠靈感去採訪和寫作的記者,通常交出來的稿子不知所云。有計畫的人老早就下班回家了,他們還坐在電腦前一籌莫展。看完整內容連載 主題活動【博客來人文科普報】時間與歷史,證明了馬克思的卓見!破解當代資本危機的密碼,就在《資本論》! |
詳細商品說明 |
資料來源:博客來
bb2l920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